发布时间:2017-11-04 07:01:51 次浏览
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古籍修复师单其琴在修补一本古籍(拼版照片,10月17日摄)。近日,记者走进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记录下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为展现文物瑰宝原本的面貌,文物修复师施展精湛的技艺,沉心于工作,通过穿越千百年的“对话”,解开文物的“历史密码”。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p#分页标题#e#
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陶瓷修复师朱善银在修补一件瓷器(拼版照片,10月19日摄)。近日,记者走进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记录下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为展现文物瑰宝原本的面貌,文物修复师施展精湛的技艺,沉心于工作,通过穿越千百年的“对话”,解开文物的“历史密码”。新华社记者 汤阳 摄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p#分页标题#e#
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书画修复师许良杰在修复古画(拼版照片,上图为10月12日摄,下图为10月13日摄)。近日,记者走进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记录下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为展现文物瑰宝原本的面貌,文物修复师施展精湛的技艺,沉心于工作,通过穿越千百年的“对话”,解开文物的“历史密码”。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p#分页标题#e#
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青铜修复师曹心阳在修补一件古青铜器(拼版照片,10月23日摄)。近日,记者走进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记录下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为展现文物瑰宝原本的面貌,文物修复师施展精湛的技艺,沉心于工作,通过穿越千百年的“对话”,解开文物的“历史密码”。新华社记者 汤阳 摄
#p#分页标题#e#
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书画修复师熊志杰在修补一张古人书法作品(10月13日摄)。近日,记者走进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记录下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为展现文物瑰宝原本的面貌,文物修复师施展精湛的技艺,沉心于工作,通过穿越千百年的“对话”,解开文物的“历史密码”。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p#分页标题#e#
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书画修复师王时运(右)和熊志杰在修补一张古画(10月12日摄)。近日,记者走进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记录下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为展现文物瑰宝原本的面貌,文物修复师施展精湛的技艺,沉心于工作,通过穿越千百年的“对话”,解开文物的“历史密码”。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6
6
热 门 文 章 推 荐
- 徐里:当今中国应该给世界看些什么?
- 覃志刚书法绘画艺术作品鉴赏 组图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中央直属机关喜迎党的十九大书画展开幕
- 北京渥德艺术中心首展开幕
- 上海举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作品展
- 沉睡近百年的图坦卡蒙金饰首次公开亮相
- 中国水彩画家封思孝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画展
- 四川电视节签署两个战略合作协议助推文化产业开发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天走廊”启用展现丝路之美
- 陈钧德,一位海派油画的继启者